明代名臣张居正的一生 毁誉参半的张居正

明代名臣张居正的一生 毁誉参半的张居正

大家好,关于明代名臣张居正的一生 毁誉参半的张居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,不过没关系,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梦到张居正的知识点,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,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!

本文目录

  1. 张居正为何不能救明朝
  2. 明朝往事

    (129)张居正去世不到一年,万历皇帝竟对他发泄仇恨
  3. 张居正为什么在死之后家庭还遭此灾难呢
  4. 明代名臣张居正的一生 毁誉参半的张居正

说到明朝的历史,就不得不提到张居正这位明王朝中后期的“救世宰相”,张居正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,他的父亲是一个秀才,据说他出生前,他的祖父曾梦到白龟出水,故而他的祖父认为张居正就是神兽白龟转世。
而张居正也的确不凡,天资聪慧,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神童。

张居正的科举之路是坎坷的,但才能卓绝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,张居正最终还是通过科举考试踏足官场,经过一系列的官场斗争,在明穆宗朱载坖去世前,安排高拱、张居正、高仪为辅政大臣,结果张居正联合冯保和李太后,将高拱赶出了朝堂,高拱被赶走后不久,高仪也因惊恐过度而亡。

自此之后,张居正独揽大权,在张居正掌权之后,便开始实行心中的抱负,对贫弱不堪的明王朝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,史称“一条鞭法”,一条鞭法的实行,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,缓解了经济危机,缓和了政治危机,减轻了人民的负担,也给处于走下坡路的明王朝一线曙光。

可惜,在张居正去世后,一条鞭法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。
更兼之后官场腐败更加严重,诸弊丛生。
但真正让张居正心血报废,还是因为之后的五次大战,这五次大战分别为宁夏之役、万历朝鲜战争、播州之役、明缅战争、萨尔浒之战。

宁夏之役是盘踞宁夏的将军哱拜起兵造反,这哱拜也是颇有能耐,攻城略地,逼得明王朝不得不派重兵去围剿;最后虽然明王朝顺利的剿灭了哱拜,但损失也是极大,光饷银就耗费了两百余万,此外,宁夏等地也被打成了废墟。

而之后的万历朝鲜战争更是损失惨重,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重兵进攻朝鲜,而当时朝鲜是明王朝的附庸国,所以明王朝不得不去救援;尤其是第二次,明王朝总计派出了八万精锐。
虽然最终打退了日本方面的进攻,但国力耗损严重,国库赤字,镇守辽东的精锐死伤上万,为之后努尔哈赤的崛起创造了机会。

再就是播州之役,播州土司杨应龙起兵造反,由于地形复杂且播州民风彪悍,明王朝一时之间竟然无法顺利围剿,不得不派大军去进攻。
播州之役历时114天,明王朝集四川、贵州、湖广八省之力,出兵24万,耗银约二百余万两,最终平定杨氏叛乱。
播州之役几乎耗尽了明朝最后的军力和财力,削弱了东北的防御力量,是明衰清兴的转折。

前面三次,明王朝都打赢了,但张居正苦心积累下来的家当也基本耗空了,而之后的明缅战争,明王朝基本没有实力去打了,只能任由云南方面自己想办法去解决,打得那是相当的吃力。
至于最后的萨尔浒之战那就更不用说了,明王朝惨败,努尔哈赤强势崛起,成为之后明王朝的大患。

历史上素有“明实亡于万历”的说法,故而很多人认为是万历皇帝的昏庸无能造成的,但其实不然,不说万历皇帝是明君,至少还不至于昏庸,国力恢复了不少;但在万历皇帝执政中后期时,连续爆发五场大战,将明王朝的国力消耗一空,而且萨尔浒之战的惨败,更是直接将明王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……

万历十一年,内阁首辅张四维突然在早朝上弹劾前朝首辅张居正十四大罪,其罪名纷纷是“大逆不道、欺君犯上、有违诏敕(chì,即违背皇命)、妄夺帝政、专权跋扈、贪腐迂败、诬蔑亲藩、私通阁宦(即内阁和司礼监)、威压百臣、蛊惑人心、钳制言官、擅养亲信、篡通六部、扣压军报!

当看完这位兄弟念完这番奏词后,我对他的厌恶程度直接升到了一百分往上,人都走了,你突然来这么一出,是不是有点太过于不厚道了?况且大家仔细想想张居正的前生,再对比一下这些罪状,完全就是没有的事情啊!
不说没有,严重程度肯定没这么高,可惜人死了不能说话,张四维的想法很明确——既然整不了活的,那死的我也不能放过。

没错,张居正在世的时候,张四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,然而等到张居正一过世,他便以极快的速度开始了重重反击,而对一个死去官员最好的惩罚,就是罢黜他的封号、废掉他的声名、毁掉他的功勋事迹,这十四罪看起来不可谓不严肃,一旦成效,张居正必将成为千古恶人,事实上,奸臣秦桧污蔑名将岳飞的罪名也不过是一个“莫须有”,今天你张四维敢这么污蔑张居正,简直是太不要脸!
但很遗憾的是,在官场上,一个人能有多坏只完全取决于他的思想有多极端,说要限制,这是不可能的,所以对于张四维干出这种举动,咱们也只能表示摇头叹息。

当然了,能列出这十四罪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,张四维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肯定也超乎了大家的想象,实际上,早在跟随张居正的那一刻,张四维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些事情,他私下串通那些对张居正极其痛恨的高官权吏,然后大家想尽办法搜集张居正的各处罪状,然而说是搜集,实则全然是编造。
要知道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让一个人每天都干二十个小时的工作,说他不累我是肯定不信的,然而在张居正去世前的那几年,他真的这么做到了,并且一直坚持为本、没有松懈,那时候,在张居正的眼里,只有“国家”两字,一些朋友表示张居正是不是也有美中不足,他是不是也应该分点心去防范小人,可我想表达的是,他真的没有精力了!
又要忙国政,又要防小人,莫非想让他再长一颗脑袋出来吗?

张四维就是这么得逞的,换而言之,张居正刻苦勤业、心怀天下的时候,他就在下面苦心算计着如何板倒他,除了编造罪证以外,张四维也留了个心眼观察张居正,在长达几年的窥视之后,他已然发现了一条铁定事实——万历是绝对不喜欢这位老师的。
毕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懂得隐藏自己的情绪,张四维发现,每次张居正一到御书房的时候,那位小皇帝的永远都是摆着一副愁眉苦脸的面容,每次早朝,张居正都会代替万历发言,而此时,那位小皇帝的一定是低头黯然神伤、眼睛里没有一点光芒,反正只要有张居正在的地方,朱翊钧一定高兴不起来,而直到最近一次张居正让小万历当着全朝官员的面念罪己诏时,张四维才终于确信了自己的想法——这位皇帝一定跟我一样讨厌张居正。

总之,在种种准备和观察过后,张四维终于决定下手,因为这是一个很冒险的事情,你要给某位三品大官列罪没事,可你要给张居正列十四大罪,一旦失败,必将受凌迟、诛九族的大罪,还好,他的推测无疑准确,所以在他弹劾完毕之后,万历皇帝立马拍手叫好,并表示张居正罪名成立,“抄家清算”行动即刻执行。

所谓抄家,大家肯定也明白,就是去他家把他的财产都没收了,而相比起来,“清算”才是让所有官员最不愿意接受的一件事情,即罢黜官员一生得到的所有封号,毕竟钱乃身外之物,声名才是他们一生为本的骄傲,有些臣子穷极一生不过就为了得到一个官号,然而不管他们有多努力,得不得只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已,还好张居正是幸运的,他得到了很多封号,中级殿大学士(张居正工作的地方叫中级殿)、首辅、太师太傅(皆是一品大官号)、上柱国(保卫国都之官)、吏部尚书,以及谥号文忠,可同样不幸运的是,现在这些封号都要随之消散了。

在张居正的所有官号被罢黜之后,一队人马便日夜兼程,来到了他远在荆州的故居,这是皇帝的亲信部队——锦衣卫,原本张居正只用被清算抄家,可多亏了这群穿飞鱼服的家伙,他才被灭了全族,拖家带口几十号人全部丧命于绣春刀之下(锦衣卫身穿飞鱼服,手持绣春刀)。

在锦衣卫来到张居正的老家过后,很快便在他家里搜出了黄金上千两、白银上万两,坦白来讲,这千金万两跟严嵩和徐阶贪的那几百万两银子简直是无法相比,说要被灭全家,是不是太道德沦丧?可如果大家听完接下来的故事,便能跟我一样茅塞顿开了。

这源自于张居正在朱翊钧小时候经常教导他的一个道理,张先生告诉小万历,你要节俭持家、不能铺张浪费,但凡每次过年万历皇帝想要多摆两道菜、多添两张桌子的时候,张阁老就直接制止他,并严厉呵斥道:“国家的军政防务、政治统制、黄河治理、土地修缮、宫殿筑造,哪一样不需要开销,陛下,您这样怎么能做一个明君啊!
”行,你说的都没错、朕都认!
那抛开这些不说,朕身为皇帝,进进出出的场合那么多,你给我搞个像样点的轿子总可以吧!
张阁老这时又得说了:“陛下,臣教给你的东西你都忘了吗?为君之政,应摆袖却金(比喻廉洁)、冰壶秋月(比喻清白),弊车驽马(形容破车劣马)又如何?”

好,张先生,您教导的是,那朕就照您说的做。
因此朱翊钧做皇帝这十年,喝的是清汤,吃的是淡菜,丝毫不敢往富贵的方向去想,这么多年来,他也确实坚持下来了,直到今天这一刻。

可如今当朱翊钧听到张居正家里竟然还藏有前千金万两,并还有一个超级大轿子的时候,他一下就直接炸开了,好家伙,敢情好肉全部给你吃了,就只给朕喝油水是吧?这就好比你在家里只能吃素,你的父母却吃肉,然后他们还要口口声声说吃素是为你好一个道理,拿去哄鬼鬼都不信!

不仅如此,锦衣卫还在张居正的家里搜到了那副举世无双的大牌匾(日月共明,万国仰大明天子;丘山为岳,四方仰太岳相公),什么都别说了,万历皇帝的一切仇怨在此刻彻底爆发,什么恩师旧情、悉心教导、名言古句、帝鉴图说,全都是狗屁!
朕心里现在只有一句话:“全都去死吧!

皇令已下、天命难为,一夜之间,张居正的几十号家人全部被就地处决,除了几个儿子被抓起来流放充军,其他什么正房、小妾、佣人,全部不留活口、丧命黄泉。
荆州城内,所有跟张居正有关系的人,不管是什么官员、亲戚、朋友,还是跟他家送过礼的人,能逃就逃,逃不了的,都被锦衣卫给进了监狱关着,在大家看来,张居正能落到如此地步,实在是违背天命啊!
但惨案远远没有结束,在不同历史文案当中都有一条明确资料——张居正是险些被鞭尸了的。

大臣被皇帝鞭尸,这可谓是一个十分罕见的举动,因为历史上被鞭尸的大臣就没有几个,咱们用手指头就能数得过来,而张阁老之所以差点被鞭尸,说来倒是很令人奇怪,因为这都源自于万历皇帝的一个梦。

自古以来,不少皇帝都有一个通病,即“被害妄想症”,也就是现在咱们常说的“总有人想害朕”,好巧不巧,万历就得了这个病,所以他常做一个梦,梦到张居正不停在打他、教训他,还说要来索他的命,这种噩梦不是半年才做一次,而是两天就要来一次,人死了都不能安息,这恐怕就是最吓人的事情了。
在精神的折磨下,万历皇帝终于受不了了,于是他就请来了几个道士求助,道士的话自然是胡言乱语,说要他需要干一件事情——这便是开棺鞭尸。
不过至于这其中的玄学理论,很抱歉告诉大家,我确实有所不知,可能这就是所谓的“做法”吧。
好在万历皇帝还有点良知,觉得此事尚有不妥,没有直接这样做,而是在早朝上先询问各众臣的意见,而众臣们也一致觉得,开棺鞭尸确实不对,张居正虽“有错”,但好歹不是个大奸臣,此事便作罢吧,主要是真这么做了,咱们没法平定民心啊,而且就真的成了千古大罪人了!
(看来还知道自己理亏)

幸好他们没有这样做,不然我也真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这些人了。

直至这一刻,“张居正清算抄家”一事才算正式歇息,而就在张居正一事结案过后,正在一旁暗自窃喜的张四维突然收到一条噩耗——父亲过世,自己需要立马准备回乡守制。
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接连发生,就在张四维守孝的第二年,突然染上重疾、暴毙而死。

也许那些官员对此是一片纳闷,但我一点也不奇怪,这就是所谓的报应啊,人在做、天在看,风水也在轮流转,张四维,这是你活该!

与此同时,就在张居正去世的同一年,另外一个文坛巨星也随之仙逝,要提起他的名声,那可是比王世贞可出名千百万倍,只凭那一句“俺老孙来也”就占据了我们的整个童年,无数电视电影以它为主题,无数神话故事以它为蓝本,因为它实在太经典太传神,在中国四大名著里,它受人欢迎的程度绝名列一二,不过至于这本书的作者,相比之下了解的人就要少很多了。

世人皆知《西游记》,几人能懂吴承恩?

少年启时无明智

恩师成盼有明君

两代相传望香火

失为薄情多剩愁

在明朝,按法律规定,抄家的罪状有三条,“一谋反,二叛逆,三奸党”。
张居正生前身居首辅,位极人臣,政令通达,功勋卓著,死时谥“文忠”,也极尽哀荣。
然而死后不到一年,却遭到了“抄家”的惨祸,长子自缢,家人被发配戍边。

他有谋反、叛逆、奸党的嫌疑吗?没有。
那么,他的家庭为什么要在他死之后遭此灾难呢?对此,人们百思不得其解。

张居正

首辅之路

张居正,嘉靖四年生于湖北江陵(今荆州),字叔大,号太岳。
相传他出生时,他的曾祖父梦到月亮落在水瓮里,照得四周一片光明,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悠悠地浮起。
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,便顺口给他取了个乳名“白圭”,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。

张居正的确聪颖过人,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。
他五岁入学,十岁通六经,十二岁中秀才,十三岁时参加乡试,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,只因湖广巡抚顾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炼几年,才未中举。
三年后,才高气傲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,成为了一名少年举人。
嘉靖二十六年,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进士,授翰林院庶吉士。

翰林院是朝廷的智囊团,人才储备库。
进入了翰林院,标志着张居正将有一个坦荡的仕途。
他被安排到裕王府,为嘉靖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朱载讲课。
1566年,嘉靖皇帝去世,朱载继承了皇位,是为隆庆皇帝。
登基不久,他就将张居正拔擢为文渊阁大学士,入阁参赞机务。
同年四月,又改任礼部尚书、武英殿大学士。
这年,张居正四十三岁。

隆庆六年五月,意外的机遇降临了:皇帝病故,遗诏任命高拱、张居正、高仪三名内阁辅臣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同为顾命大臣,辅佐不到十岁的小皇帝万历登基。

高拱一向以精明强干自诩,傲视同僚,对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弄权于宫闱极为不满。
他起草了一份旨在削夺冯保权力的《陈五事疏》,以阁臣联名的方式提交皇帝。
在征求张居正的意见时,张居正假意答应了他,暗地里却把消息传递给了冯保。

按照高拱的部署,他的门生故吏一起向冯保发难:什么“四逆六罪”、“三大奸”,罪名骇人听闻,措辞毫不掩饰,必欲置冯保于死地。
比如“不可赦”罪第一条,就是指责冯保虽然是个太监,却精通房中术,给先帝“诲淫之器”、“邪燥之药”,导致先帝早崩。
仅此一条,就足以要了冯保的命。

当然,冯保也不是等闲之辈,他派亲信向张居正讨教,张居正告诉他:“勿惧,便好将计就计为之。

只要世人一提到张居正,必定先想到的是“名臣”、“国之栋梁”一类的褒义词。
但是,他是否真的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“名臣”呢?其实不然,在历史上,无论史书还是名人名家都曾对张居正作出毁誉不一的评价。

名臣张居正的一生

张居正出生时,他的父亲已经是一个秀才,家学渊源导致他从小聪慧过人,很小就成为响誉荆州的神童。
张居正年幼时的乳名叫“白圭”,据说是因为他的曾祖父梦到了白龟才给他取了谐音,希望他将来能让发扬张家的门楣,光宗耀祖。

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时,深受荆州知府的喜爱,然后把他的乳名“白圭”改掉,称为“居正”。
三年后,才气逼人的张居正考上了举人,以他当时的年纪来说是很年轻的,本以为从此能顺利地考上进士做官,但是直到他二十三岁那年,才考上了二甲进士,接受当时的内阁大臣徐阶的教习。

在徐阶的教习下,张居正努力学习治理国家的学问。
嘉靖末年,也就是1557年到1566年,张居正对朝廷底下的暗潮汹涌冷眼观察,并模仿导师徐阶的行为处事,逐渐在政治这个大染缸里一步步得前进着。
最终在1566年把当时的第一内阁大臣高拱弄下台,真正执掌内阁,开启了他自己的十年辉煌的内阁生涯。

一代名臣张居正的画像

十年的执政生涯中,张居正做了很多措施进行改革,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把朝政稳固下来,体现了极大的政治才能,但这种极大的政治权力却是在牺牲皇权的前提下进行的。
最终也因此给张居正留下了贪图权力欲望的诟病。

1582年,在为国事日夜操劳后,张居正不堪劳累因病过世,也留下了世人对他毁誉参半的评价。

世人对张居正的盛誉与诋毁

张居正入主内阁后,留下了很多惊艳世人的政治功绩,其中最著名的要数“考成法“了,体现了他极高的政治才能。

考成法有些类似于现今的公务员考试,其实就是对于应该办的事,张居正下令从内阁开始,逐层逐级地到六科,再到衙门各个部门,全部进行考试,根据考试成果,做到他心中有数。
用这种公平公正的方式来办事,就是在现今都很有借鉴意义。
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,在当时居然做到了“令行禁止“,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
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剧照

张居正用考成法来整治吏部只是他众多改革措施的一种,但是如何在有皇帝的前提下让自己的改革都能得到执行呢,这就有了他最为世人诟病的一点――无意识地削弱皇权。

要知道,张居正入内阁时所在的朝代是万历年间,当时的皇帝是年少登基,张居正就是三位辅国大臣之一。
无论有意无意,在皇帝亲政前,张居正都把持着大权。
据说,当时的皇帝在嬉笑时还会因为见到张居正而噤声,可想而知,张居正的官威是有多么的盛,又把当时的幼帝压迫得多么严重。
这也难怪,张居正死后,皇帝迫不及待地抄了张家了。

张居正的厉害就在于,连皇帝都不敢在他生前动手,只敢在他死后抄家泄气,这种达到极致的官威如何能不让世人诟病,尤其是那样一个讲求“忠君“的年代。

END,本文到此结束,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本站哦!

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8889993456.com/zAPncNVDZuUy.html

相关推荐